民间借贷陷阱多 | 虚假担保如何防?这份指南让你避开90%的坑

民间借贷13小时前发布
30 00

民间借贷虚假担保问题频发,借款人如何识别并防范风险?本文从法律实操、案例解析、证据留存等维度,系统拆解虚假担保常见套路,并提供8项防骗指南。结合《民法典》最新规定与司法裁判趋势,为民间借贷参与者构建安全防火墙。

一、虚假担保的三大常见套路

老张去年借给朋友50万,对方拿房产证作抵押。结果到期不还钱,到房管局一查,房产证竟是伪造的——这种案例每天都在上演。先来看三个典型套路:

  • 影子房产证:用PS伪造证件、租赁合同冒充产权证明(2022年杭州中院数据显示,37%虚假担保涉及伪造不动产证明)
  • 空头公司担保:皮包公司虚构资产作保,实际注册资金仅1元
  • 重复抵押:同一抵押物在多个借贷平台重复质押,浙江某县曾出现一套房担保11次的情况

“我们处理的案件中,70%虚假担保人使用亲友身份证件,事后主张不知情” ——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李明律师

二、四步识别法看穿骗局

遇到声称用房产担保的,别急着签合同。记住这个口诀:「三查两问一录像」

第一步:查登记
带上身份证到不动产登记中心,花20元就能打印产权信息表。重点看是否存在查封、抵押记录。

第二步:查现场
实地查看抵押房屋,向物业核实业主信息。去年深圳有个案例,借款人带出借人看的”抵押房”其实是邻居家的。

三、法律武器这样用才有效

就算遇到虚假担保,也别慌。《民法典》第686条明确规定:“保证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保证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责任”。重点在于收集这三类证据:

  • 微信聊天记录(要保留原始载体)
  • 银行转账凭证(备注借款用途)
  • 担保人签字视频(拍摄时需说明签订内容)

2023年南京中院有个典型案例:借款人用假房产证担保借款80万,法院不仅判决还本付息,还以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

四、未来风险的三个预警

随着电子担保兴起,新问题正在浮现:

  1. 电子签名真伪难辨(建议通过公证云平台存证)
  2. 虚拟财产担保合法性存疑(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抵押尚无明文规定)
  3. AI合成担保人影像(已有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担保视频案例)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1条特别强调:“他人在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上签字,未表明保证人身份的,不承担保证责任”。签字时务必注明”担保人”字样。

五、实用防骗工具包

送上8个救命锦囊:

  • 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企业担保资质
  • 要求担保人配偶共同签字(防婚内财产转移
  • 抵押车辆必须办理质押登记
  • 贵重物品抵押要做专业鉴定
  • 签约过程全程录像
  • 每月要求担保人签确认函
  • 购买履约保证保险
  • 借款超过50万建议委托律师见证

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当对方承诺”高利息+强担保”时,反而要提高警惕。民间借贷本质是信用游戏,担保只是最后防线。与其事后追责,不如事前做好这20分钟的核查。

引用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86条、第686条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1条
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24条合同诈骗罪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