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技术滥用 | 用户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追责非法赌博平台?

本文针对算法推荐技术诱导用户参与非法赌博的现象,从法律定性、证据固定、维权路径三个维度展开系统性分析。结合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网络犯罪典型案例,深度解析《网络安全法》《刑法》第303条等法律适用要点,提出包含电子证据保全平台连带责任追究、公益诉讼等创新维权策略,为受害者提供兼具实操性与前瞻性的解决方案。

一、算法推荐与非法赌博的耦合机制

2023年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涉及算法推荐的网络赌博案件同比增长217%,其中82%案件通过”用户画像-行为诱导-资金结算”的闭环链路实施犯罪。典型如江苏某科技公司开发”智能引流系统”,利用LBS定位向棋牌爱好者定向推送赌博广告,三个月内发展参赌人员超3万人。

二、多维法律定性及责任主体认定

2.1 平台运营方的刑事法律责任

根据《刑法》第303条司法解释,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而提供技术支持的,构成开设赌场罪共犯。2021年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快推科技案”中,被告公司因开发具备自动规避敏感词检测功能的推荐算法,被认定具有犯罪故意,判处罚金1200万元。

2.2 技术服务商的行政责任边界

《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第24条明确,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发现违法信息未立即停止传输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2022年国家网信办通报的”极光推送”案显示,该平台因未及时处置涉赌信息流,被吊销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

三、用户维权路径构建

3.1 电子证据固定标准

  • 完整保存包含时间戳的推荐页面截图
  • 使用区块链存证平台固化操作轨迹
  • 申请公证处对设备镜像进行证据保全

3.2 创新性追责策略

最高人民法院2023年发布的《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9条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利用算法对消费者实施不公平交易的,应当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

四、制度完善方向探讨

针对现行法律存在的三项空白领域:①算法黑箱的司法鉴定标准 ②跨平台资金追查机制 ③推荐系统的伦理审查规范,建议参照欧盟《数字服务法》建立算法透明度分级披露制度,构建由网信部门牵头的多维度监管矩阵。

五、维权行动指南

  1. 立即停止转账并拨打110报案
  2. 通过12377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提交证据
  3. 委托律师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4. 参与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

援引法律条文

1.《刑法》第303条: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者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

2.《网络安全法》第47条:网络运营者应当加强对其用户发布的信息的管理,发现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发布或者传输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该信息。

3.《民法典》第1197条: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